娄底市,位于湖南省中部,地理坐标为东经110°45′40″~112°31′07″,北纬27°12′31″~28°14′27″。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“娄星”和“氐星”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。娄底原为地区,1999年1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地建市,截至2007年12月31日,娄底市辖1个市辖区、2个县,代管2个县级市,另设一个开发区。
娄底市,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,辖娄星区、涟源市、冷水江市、新化县、双峰县,全市东西宽160公里, 南北长102公里,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。
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,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,属三苗、九黎集团,出自五帝中的颛顼。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,战国时属楚的范围。秦统一中国后,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,隶属长沙郡。1977年9月,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,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,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。娄底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、东西连贯的要衢。湘黔、娄邵铁路在这里交汇。207国道、320国道与正在兴建的洛(阳)湛(江)铁路、上(海)瑞(丽)高速公路贯穿娄底,使娄底成为我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。
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。热量丰富,温度适宜,四季分明:冬季少严寒,夏季多酷热,秋季晴朗温暖,春末夏初多雨成涝,盛夏初秋少雨多旱。全年平均气温16-17.3℃。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, 东部多于西部。无霜期268天。由于雨水偏多,土壤湿重,多为红壤,其次还有黄壤、黄褐土等。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,呈阶梯状倾斜。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,斜亘西北, 境内群山林立、丘陵起伏之间,溪水奔流,河网密布,水系完整,水量充沛。水能理论蕴藏量32.5万千瓦,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. 26万千瓦。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。
娄底山清水秀,风光旖旎。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。涟源市湄江风景区、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、九峰山、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,景观奇特。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、胜仙洞等胜景,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。
娄底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。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、九峰山古庵。新化北塔、洋溪文昌阁、涟源龙山药王殿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,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,广袤的娄底土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。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。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,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,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,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,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,在娄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。
娄底矿产资源丰富,素有“世界锑都”、“百里煤海”和“有色金属之乡”的美誉。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,且储量大,品位高。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,煤炭储量居湖南全省第一,石膏、石墨、重晶石、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乃至全国名列前茅。
娄底经济发展迅速,投资环境日益完善。九十年代以来,娄底工业从小到大,由弱转强,形成了以冶金、建材、煤炭、化工、电力、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,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、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、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。近年来,娄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、超高压变电站、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,修建了两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市内主要交通干线,开通了40万门程控电话、20万部移动电话,建立了与全球联网的娄底信息港。娄底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全国有名的森林城市。
娄底正敞开大门,以最优惠的政策、最优美的环境、最优质的服务,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,投资兴业,大展宏图,共同开发这块宝地,共图繁荣富强。
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,介于北纬27°12’’31"~28°14’’27"、东经110°45’’40"~112°31’’07"之间,处于江南地形由西向东递降的第二阶梯(云贵高原)向第三阶梯(江浙丘陵)的过渡地带,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区。东起双峰县荷叶乡新高村,西至新化县上团乡上团村,东西直线距离160公里;南起双峰县花门乡仁山村,北至新化县大熊山毛坪界,南北直线距离102公里。周围与6地、市相邻:东北与湘潭市的湘乡市、长沙市的宁乡县毗连,东南与衡阳市的衡山县、衡阳县接壤,西北与益阳地区的安化县相依,西南与邵阳市的邵东、新邵、隆回县交界,西部紧靠怀化地区的溆浦县。娄底市政府机关驻娄底市市中心,与省会长沙市中心直线距离112公里。
湘黔铁路由东向西,经娄星区、涟源市、冷水江市、新化县,境内里程145公里。娄邵铁路从北到南,自娄星区经涟源市、双峰县至邵东县、邵阳市,境内里程52.2公里。洛湛铁路从北到南,经娄星区、涟源市、双峰县,境内里程70公里。潭邵高速公路经过娄星区、双峰县,320国道横过双峰县,境内里程50.5公里;207国道经过涟源市,境内里程71.5公里。宁涟、涟淑、邵新、双衡、双涟、娄双等6条(段)省级公路与320、207国道相连。还有资江、涟水两条航道,交通便利。 1999年1月,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,全市总面积为8117.7平方公里,合81.18万公顷,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.8%。耕地面积223.75万亩,占全市总面积的18.5%。
到2010年,娄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以上,常住人口40万以上。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%。
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市将着力完善以总体规划、专业规划、控制性详规为重点的城市规划体系,把规划理念从“技术规划”转到“经济规划”上来,把规划重点放到突出优化布局、合理分布产业、优化用地结构、改善人居环境上来。立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体功能定位,按照“配套设施、完善功能、提升品位、填充产业”的发展思路,抓好市本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、排水规划和中心城区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,抓好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其它建制镇的规划,形成与中心城市功能互补、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。
自然地理 地貌 娄底市境内有山地、丘陵、冈地、平原四种地貌,形态呈山地成片,冈丘交错成串,冈地如波,平地绵展的特点。
1、地貌格局
境内地势西高东低,呈阶梯状倾斜。在大地貌格局中,新化县、冷水江市、涟源市的西南部属湘西山地区,涟源市的中、东部和娄星区、双峰县属湘中丘陵区。属于云贵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。南起双峰县的猪婆山,到涟源市的龙山(1513米),再到冷水江市的狮子岭(591米)、癞子岭(994米)、锡矿山(825米),北至涟源市的参机山、红军寨(893米),将区境分割成东西二大地域。西部山势雄厚,峰岭驰骋,大多为侵蚀、构造、溶蚀地貌,地势险峻,海拔较高;东部地势逐步降低,地形起伏平缓,丘冈延绵、平地宽敞,海拔较低。唯双峰县东部大多为溶蚀堆积的丘冈平地貌。因下古生代印支期和中生代燕山期地壳运动,花岗岩侵入体局部隆起,形成一线九峰山脉(属衡山山系)。
2、地貌轮廓
西部有新化、禾青盆地。其东部盆缘是金竹山、锡矿山至鹰嘴岩一线中低山地貌;西部及北部盆缘是由雪峰山所围成的孤形屏障,海拔高度平均在1000米以上,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九龙池等10座;西南部盆缘由雪峰山余脉天龙山,板子山等组成,平均海拔800~1000米,资江在盆地内由南向北蜿蜒流过。中部北有伏口、四古至红军寨的中低山灰岩地貌,南有龙山至猪婆山的中山地貌与之对峙,桥头河、娄底、杨家滩盆地,雷峰低山夹在其中,形成涟源、娄底向东敞开的E字形地貌。东部双峰盆地,盆东以九峰山脉为缘,南有花门丘陵群体,北有洪山殿丘陵带,西有山斗灰岩低山,宽敞的龙田、吴湾、杏子平原冈地展布其中。
3、地貌形态
北有九龙池----大熊山----癞子岭----红军寨横亘的雄厚山体,组成以山地为主的山地地貌。南部有天龙山----大乘山----龙山----五脑岭----猪婆山----江大山并列的山体,同样以山地地貌为主,与北部山体对峙。西部由雪峰山脉封闭。中部地势低凹,堆积平原广布,溶蚀残丘成串,剥蚀冈地如波,以平丘冈地貌为主。从新化县的琅塘起,南下横阳、炉观、洋溪、燎原,至冷水江市的潘桥、禾青,穿透金竹山鼻梁东折至涟源市的荷叶、杨家滩、桥头河,再到娄底市的涟滨、西阳、万宝,再转向双峰县的洪山、龙田、吴湾、杏子,则呈“S”型带状盆地分布。
4、山脉
娄底境内山脉纵横,群峰起伏,矗立大小山峰数百座。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,斜亘西北,主要支脉有天龙山、桐凤山、奉家山、古台山、凤凰山、大熊山和冷水江境内的祖师岭等;东南部有座落在双峰县的九峰山,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,为双峰、衡阳两县的天然分界线;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脉,向涟源伸入,西起白竹山,东至洪家大山,透迤起伏,峰峦重叠,最高峰寨子山为涟源与宁乡的天然界山;中部龙山山脉横亘,主要山峰有龙山、石坪山、杨材山、仙女寨等,弯曲连绵40余公里。
气候 娄底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既具季风性,又兼具大陆性。其基本特征为气候温暖,四季分明;夏季酷热,冬季寒冷,秋季凉爽;春末夏初多雨,盛夏秋初多旱;积温较多,生长期长;气候类型多样,立体变化明显。 年平均气温16.5~17.5℃,年极端最高气温40.1℃,年极端最低气温-12.1℃。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~1400毫米,一日间最大降水量147.3毫米,降水多集中在4~7月。年日照时数1410.4~1621.9小时,年日照率34~37%。年蒸发量1365.6~1521.6毫米,年平均相对湿度78~80%,年平均风速 l.5~2.0米/秒,多年最大风速为20.3米/秒。由于光、热、水基本同季,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!新化是唐宋贡品蒙洱茶的主产区,盛产玉竹,柑橘,金银花等。
水文 娄底境内溪水奔流,河网密布,水系完整,水量充沛。全市主要河流有:东部涟水,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,源于新邵观音山,自西向东,流经涟源市、娄星区、双峰县,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,境内全长85.85公里,沿途纳孙水、湄江、 测水等1-4级支流89条,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。 西部资水,由南向北,流经冷水江、新化。经安化柘溪,过益阳注入洞庭湖,贯穿境内西半部,区内流程112公里,有1-4级支流100条,控制流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。
区内各河流水质较好,PH值在正常范围内,离子总量不高,中等矿化度,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之用。全区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,降水总量113.95亿立方米,且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,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资源38.87亿立方米。外来水资源丰富,共有133.42 亿立方米,主要在西部,控制利用少;东部入境水虽不多,但利用较好。地下水年平均为21.6亿立方米,年径流量平均达21.35亿立方米,主要公布在北、东、 南部地区、水能理论蕴藏量32.5万千瓦,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. 26万千瓦。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。
矿产资源
娄底市区域内的地层发育齐全,出露完整,从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展布。地质构造西北向是弧状的褶皱及冲断层等压性结构面,以及与之伴生的张性断裂和扭性断裂;东西向是隆起和凹陷明显,弧状褶皱横跨其上,概言之是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交错存在。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,造成岩浆活动频繁多样,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,加上区域变质的作用,加速了成矿物质的贮存和富集。因而,大自然赐予的这块宝地,矿产资源非常丰富,且矿种齐全。境内已发现47个矿种,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种,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0%,是湖南矿种较齐全的地区之一。
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8处,其中大中型矿床36个,以煤炭、建材、有色金属为主。保有储量占全国、全世界第一位的有锑,占全省第一位的有煤、白云石、石灰岩和大理石,占全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等,占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黄铁矿,其它如金、铅、锌、锰、钨等矿种的探明储量也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。钒、硅石等矿种,虽然尚未探明储量,但潜在远景较大,有望成为未来的优势矿种。煤炭:娄底市内煤矿资源丰富,品种齐全,有无烟煤、贫煤、瘦煤、肥煤、焦煤等,且品质好,发热量一般都在4000─5000大卡。
娄底不仅是湖南的重要产煤区,在江南地区也是主要煤炭基地之一。煤炭探明储量11亿吨,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,局部见有石煤。主要分布在冷水江市、涟源市、娄星区以及双峰西北部和新化东部。铁:市内共有铁矿点58处,其中中型矿床2处, 分沉积型、风化型和热液型3种类型。探明储量4307.6万吨,保有储量2946.5万吨,主要分布于涟源田湖,新化洪水坪、圳上,双峰钟岭、测水,冷水江锡矿山、潘桥等地。石灰石:分布极广,几乎随处可见。不仅储量大,而且质量好、品种齐,为全国少有。锑:境内共有锑矿点25处,其中大型矿床2处,中型矿床2处,均集中在冷水江锡矿山。
娄底境内锰矿、 铁锰矿、钒矿、石膏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很丰富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5月, 中南石油局勘探开采的“冷水江一井”绽开了湖南第一束石油天然气火苗,标志着冷水江市的石油天然气试开采已获圆满成功,结束湖南无油气历史,为湘中能源开发又添上了新的一笔。娄底矿产配套较好,空间公布较明显,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,为娄底成为全省的能源原材料开发区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