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阳位于北纬27°58ˊ38″至29°31ˊ42″、东经110°43ˊ02″至112°55`48″,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,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, 从地图上看,像一头翘首东望、伏地待跃的雄狮,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。它北近长江,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,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、怀化市接壤,南与娄底市毗邻,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。
全市辖桃江、安化、南县三个县和大通湖区,代管沅江市,市区设赫山、资阳、朝阳三个区。全市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,为全省总面积的5.83%,其中山地占39.71%,丘陵占10.05%,岗地占6.7%,平原占32.44%,水面占11.10%。总人口470万,中心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,人口75万。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,南半部是丘陵山区,属雪峰山余脉;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,一派水乡景色。“背靠雪峰观湖浩,半成山色半成湖”。南部山区最高处为海拔1621米,北部湖区最低处为海拔26米,南北自然坡降为9.5%。
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,境内阳光充足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,具有气温总体偏高、冬暖夏凉明显、降水年年偏丰、7月多雨成灾、日照普遍偏少,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。年平均气温16.1℃—16.9℃,日照1348小时—1772小时,无霜期263天—276天,降雨量1230毫米—1700毫米,适合于农作物生长,是一个山清水秀、环境适宜的风景胜地。 益阳是远近闻名的“小有色金属之乡”。已知的矿床、矿点有140多处,已探明的矿床、矿点40余处,其中中型矿床5处,小型矿床15处,矿点和矿化现象120多处。主要矿藏20多种,锑、钨、钒、石煤的储量占全省第一。主要矿种中,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、锑、金、钒、铁、石煤、硫铁矿、磷矿、石灰岩等10多种,其中锰、锑、钒、石煤、硫铁矿、石灰岩储量丰富,开采远景可观。稀有金属分布较多,尚有待勘探、开采。水晶矿、重晶矿、粘土矿、石英砂、萤石、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,也有一定储量。此外,山区的石料和湖区的潮土,资源较为丰富,是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。
益阳水资源丰富。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,平原地带河网纵横、湖泊棋布,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,内联湘、资、沅、澧水道,向有灌溉、航行之利。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779亿立方米,其中年均地表径流量约为91亿立方米,平均每亩耕地拥有水量1770多立方米。另外,资水、沅水、澧水和荆江三口每年给我市带来过境容水2200多亿立方米,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。据测算,仅资江可供发电贮量就达100万千瓦,现因在其上游建了2个水电站(柘溪电站、马迹塘电站),开发量已达50万千瓦。
益阳野生动物资源,按经济意义和生态地理分布,大致可分两种类型。境内东北部的南县、沅江市和赫山区东部,湖泊众多,河港交织,水草丰茂,盛 产鱼虾和龟、鳖、鳝、螺等小水产。每年秋后,还有大批雁行目、鸻形目候鸟来此觅食越冬。陆栖脊椎动物较常见。境内西南部和中部地域,包括安化县、桃江县、赫山区和资阳区西南部,山丘延绵,森林广布,耕地和居民都较分散,野生动物以哺乳类、爬行类和鸟类居多。主要为斑鸠、野鸡、野兔、野猪、獾、貉和蛇等。全市植物资源有藻类、菌类、苔藓、蕨类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六大类,广泛分布在山地、平原和水域,直接或间接地被农业利用。
全市土地质量较好,有林地56.27万公顷,耕地24.54万公顷,水面 13.99万公顷,草地8.2万公顷,湖洲6.53万公顷。滨湖平原由河流冲积而成,土壤肥沃,适宜种植多种作物,是粮、棉、麻、油、糖的主要生产基地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称。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,芦苇、黄(红)麻、糖料产量均居全省第一。中部丘陵岗地,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,呈酸性,含养分较高,是南竹、油茶、茶叶、果木等经济林生产区。益阳是全国有名的“竹子之乡”,南竹、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。西部中低山地,土质相对较差,但适宜多种林木生产,是主要林业生产基地。益阳水域广阔,全市总水面215万亩,可养面积80多万亩,已放养面积72万亩,其中精养面积33万多亩。大通湖面积达12.4万亩,是全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。全市盛产乌鲤、鳜鱼、大口鲶、优质鲫鱼、优质鲤鱼等名贵鱼和甲鱼、乌龟、河蟹、青虾等特种水产品。
益阳农业发展得天独厚。全市十大家产品产区中,有不少被定为国家级的商品粮基地、商品棉基地、商品鱼基地、瘦肉型获得基地及综合商品基地。益阳工业已形成纺织、电力、化工、煤炭、机械、电子、建材、冶金、造纸、仪器等34个行业,以麻纺、造纸、食品、电子工业最著特色。主要名优工业产品有橡胶机械、柴油机、编织机、汽车灯泡、三氧化二锑、苎麻产品和肉类仪器等210多种。
益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。长常高速公路、石长铁路、319国道穿越境内,是省会长沙通往大西北的要道。水路经洞庭湖、内通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,外达长沙各口岸。湘黔铁路穿越安化县境,洛(洛阳)──湛(湛江)铁路线在益阳设立枢纽站。目前益阳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交通项目有益阳绕城高速公路、二广高速公路、益娄高速公路、益阳-溆浦高速公路、益阳-南县高速公路、益阳-平江高速公路、益宁城际干道、长益常城际铁路、益阳-汨罗城际铁路、益阳-娄底城际铁路、洛湛铁路荆益段、怀益九铁路等等。
益阳投资环境日臻完善,海关、商检、外运、国际保险、金融、法律等涉外机构均在建立,并努力提供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优质服务。
自然地理
益阳市土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,为全省总面积的5.83%,其中山地占39.71%,丘陵占10.05%,岗地占6.7%,平原占32.44%,水面占11.10%。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,南半部是丘陵山区,属雪峰山余脉;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,一派水乡景色。“背靠雪峰观湖浩,半成山色半成湖”。南部山区最高处为海拔1621米,北部湖区最低处为海拔26米,南北自然坡降为9.5%。
益阳市区地处由雪峰山隆起与洞庭湖凹陷交接处,山丘起伏和缓,地势西南高,东北低。湖区为洞庭湖冲积平原,土质肥沃,渠网纵横。赫山区境内的碧云峰,海拔502米,为市区最高处。
碧云峰
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的碧云峰,古称熊湘山,又称清修山、青秀山,是衡岳72峰之一,峰高海拔502米,周围100余公里,真乃“一峰截天碧,云气浸衣裳”。观其全山外貌,形似九江匡庐,故自古有“小庐山”之称。碧云峰山壑幽遂,岩壁峻峭,佳木葱笼,药草繁茂,瀑布飞流。
四方山
四方山地处赫山区岳家桥镇境内,距319国道仅几公里,离长沙和益阳市区仅几十分钟车距。四方山是名副其实的四面环山,丘陵起伏,流水潺潺,层林叠嶂,古木参天,有乔木及草本植物二千余种。益阳县志云:县有佳境,绵延四方。四方山因四周群山环抱而得名。 浮邱山 浮邱山,在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,主峰海拔752米,方圆约48平方公里,区内山岭起伏,峰峦突起。古为楚南名山,人称“小南岳”。
羞女山
羞女山,位于资江北岸的修山镇,距桃江县城15公里。临江一面,大小有七个山头,主峰高375米,山形活像一位浴后出水的美女,仰卧在江边小憩。她一丝不挂的玉体,线条优美而分明,高高翘起的下颌,软软飘垂的秀发,舒展的双臂,匀称的长腿,隆起的小腹,迷人的乳峰,真象是雕塑在桃江大地上的一尊“维纳斯”。
益阳是远近闻名的“小有色金属之乡”。已知的矿床、矿点有140多处,已探明的矿床、矿点40余处,其中中型矿床5处,小型矿床15处,矿点和矿化现象120多处。主要矿藏20多种,锑、钨、钒、石煤的储量占全省第一。主要矿种中,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、锑、金、钒、铁、石煤、硫铁矿、磷矿、石灰岩等10多种,其中锰、锑、钒、石煤、硫铁矿、石灰岩储量丰富,开采远景可观。稀有金属分布较多,尚有待勘探、开采。水晶矿、重晶矿、粘土矿、石英砂、萤石、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,也有一定储量。此外,山区的石料和湖区的潮土,资源较为丰富,是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。
益阳水资源丰富。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,平原地带河热线纵横、湖泊棋布,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,内联湘、资、沅、澧水道,向有灌溉、航行之利。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779亿立方米,其中年均地表径流量约为91亿立方米,平均每亩耕地拥有水量1770多立方米。另外,资水、沅水、澧水和荆江三口每年给该市带来过境容水2200多亿立方米,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。据测算,仅资江可供发电贮量就达100万千瓦,现因在其上游建了2个水电站(柘溪电站、马迹塘电站),开发量已达50万千瓦。
益阳市野生动物资源,按经济意义和生态地理分布,大致可分两种类型。境内东北部的南县、沅江市和赫山区东部,湖泊众多,河港交织,水草丰茂,盛 产鱼虾和龟、鳖、鳝、螺等小水产。每年秋后,还有大批雁行目、鸻形目候鸟来此觅食越冬。陆栖脊椎动物较常见。境内西南部和中部地域,包括安化县、桃江县、赫山区和资阳区西南部,山丘延绵,森林广布,耕地和居民都较分散,野生动物以哺乳类、爬行类和鸟类居多。主要为斑鸠、野鸡、野兔、野猪、獾、貉和蛇等。全市植物资源有藻类、菌类、苔藓、蕨类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六大类,广泛分布在山地、平原和水域,直接或间接地被农业利用。
全市土地质量较好,有林地56.27万公顷,耕地24.54万公顷,水面 13.99万公顷,草地8.2万公顷,湖洲6.53万公顷。滨湖平原由河流冲积而成,土壤肥沃,适宜种植多种作物,是粮、棉、麻、油、糖的主要生产基地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称。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,芦苇、黄(红)麻、糖料产量均居全省第一。中部丘陵岗地,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,呈酸性,含养分较高,是南竹、油茶、茶叶、果木等经济林生产区。该市是全国有名的“竹子之乡”,南竹、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。西部中低山地,土质相对较差,但适宜多种林木生产,是主要林业生产基地。益阳水域广阔,全市总水面215万亩,可养面积80多万亩,已放养面积72万亩,其中精养面积33万多亩。大通湖面积达12.4万亩,是全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。全市盛产乌鲤、鳜鱼、大口鲶、优质鲫鱼、优质鲤鱼等名贵鱼和甲鱼、乌龟、河蟹、青虾等特种水产品。
气候资源
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,具有气温总体偏高、冬暖夏凉明显、降水年年偏丰、7月多雨成灾、日照普遍偏少,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。
(一)气温 各区(市)县累年(1986~2000年,下同)平均气温比1986年前(1955~1985年,下同)升高0.06~0.35℃,湖区比山丘区升高较多。气温变化的另一特点是冬季气温升高而夏季气温降低,时有“冬暖夏凉”现象。12月至2月,平均气温升高0.7~1.0℃,湖区升高较多;6月至8月,平均气温下降0.2~0.5℃,桃江下降最多。相应累年平均气温年较差减少0.8~1.3℃,气温日较差亦减少0.1~0.4℃;日最低气温小于、等于0℃的日数减少8~11天,积雪日数减少3~5天,霜日减少3~8天;土壤冻结除南县于1988、1989年出现过0~2厘米深的冻土外,其他县市区均未有出现。
(二)降水 累年平均年降水量各地增加80.2~175.8毫米,增幅为6%~11%,南县增加最少,赫山增加最多。其中7月降水量增加83.2~120.2毫米,增幅达50%~121%,由少雨多旱变得多雨少旱,间有洪涝发生。5月份降水量却减少6.8~61.3毫米,减幅为4%~23%。降水强度增大,年暴雨日数增加0.5~2.2日;大暴雨日数除南县外,增加0.2~1.1日,安化增加5倍。特大暴雨日数,前30年全市共出现6天,而后15年出现7天。降水总量增加,但年际变化大,分布不均,安化、赫山等地最多年比最少年多近一倍。
(三)日照 各区县(市)累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减少44~231小时,日照百分率减少1%~6%,安化减得少,南县减得多。年太阳总辐射量相应减少2.75千卡/平方厘米至8.90千卡/平方厘米,减幅为4%~8%,益阳、桃江、南县减少最多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℃期间的日照时数减少48~185小时,占全年减少量的71%~78%,即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日照减少尤为明显。
(四)洪涝干旱 1986~2000年,市境有13年发生洪涝,其中大或特大洪涝5年,与1985年前的洪涝5年两遇相比,其发生频率增加一倍。而全市性干旱仅5年,其中大旱1年,比1985年前的两年一遇明显减少。洪涝造成的损失也远比干旱造成的损失大。